e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e品小说网 > 八零:截胡娇妻,奖励光刻机 > 第47章 大一新生竟让泰斗苏老亲自下场指导!

第47章 大一新生竟让泰斗苏老亲自下场指导!

接下来的几天,付成几乎是住在了赵汝成教授的实验室里。

两人象着了魔一样,探讨着“自蔓延高温合成法”的各种细节。

从原料配比,到点火方式,再到反应压力控制。

赵汝成教授深厚的材料学功底,结合付成超越时代的理论指导,让整个研究进展神速。

秦雪也被赵汝成教授“抓了壮丁”,一开始她还有些不情不愿,但很快,她就被这种全新的材料制备思想所吸引,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,负责起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。三人之间,竟然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作氛围。

一周后,吴思源教授把付成叫到了办公室。

“这是优化后的控制方案。”吴教授递给他一沓全新的图纸和计算稿,“我用仿真电路帮你分担了大约百分之四十的运算量。剩下的,就得靠你的数字部分了。”

付成接过图纸,如获至宝。

“但是,”吴思源的表情依旧严肃,“我设计的这个仿真先行控制器,需要一种军用级的‘高速运算放大器’作为内核。这种芯片,国内只有815所能生产,而且是严格管制的,你想搞到手,比登天还难。”

这正是付成担心的。

他想到了陈建国将军,但这条线是最后的底牌,不能轻易动用。

他想起了吴教授之前提到的那个名字——马千里。

“吴教授,您说的那位815所的马千里高工,他最近会来学校吗?”

“下周三,我们系和815所有个技术交流会,他会来做一个关于‘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’的报告。”吴思源看了付成一眼,“怎么?你想从他身上打主意?我劝你别抱太大希望,那家伙是军人出身,油盐不进,只认技术,不认人情。”

付成笑了笑:“我就是想向他请教一下技术问题。”

周三下午,付成准时出现在了交流会的现场。

马千里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,身材高大,面容黝黑,说话干脆利落,带着一股浓重的军人作风。

他的报告,专业性极强,台下大部分学生都听得云里雾里。

付成却听得津津有味。

他发现,相控阵主雷达里处理回波信号的很多算法,竟然和他设计的那个“等离子体动态校正算法”,在数学模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!

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,付成第一个举起了手。

“马高工,您好。我想请问,在进行目标回波的快速傅立叶变换时,如果输入信号存在高频随机抖动,除了使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之外,是否可以引入一种基于目标运动学模型的‘预测性补偿’来主动抑制噪声,从而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,提高信噪比?”

这个问题一出,全场皆惊。

在座的都是专家,立刻听出了这个问题背后的分量。

这已经不是一个学生该问出的问题了,这完全是该领域最前沿的研讨课题!

马千里也愣了一下,他推了推因为惊讶而滑落的眼镜,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了付成。

“你这个问题,问得非常好!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攻关的难题之一!”马千里来了兴趣,“我们确实尝试过创建预测模型,但雷达目标是非合作的,它的运动轨迹难以预测,这导致我们的模型精度一直上不去。你有什么想法?”

“我想,”付成站起身,不卑不亢地说道,“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。我们不去预测目标的‘轨迹’,而是去预测目标回波信号的‘相位变化率’。只要我们能锁定相位,就相当于给信号加了一个动态的‘锚’,后续处理就简单多了。”

“锁定相位变化率……”马千里在台上喃喃自语,眼神越来越亮,“对啊!我怎么没想到!信号处理,内核就是处理相位!好小子,你叫什么名字?哪个专业的?”

“马高工,我叫付成,精密仪器系大一的。”

“精仪系?”马千里更惊讶了,“你一个搞仪器的,怎么对雷达信号处理这么懂?”

交流会结束后,马千里主动找到了付成,拉着他聊了整整一个小时。

当付成将自己的等离子体刻蚀项目,以及遇到的高速运放芯片的难题和盘托出后,马千里沉默了。

“你这个项目,有意思。”他看着付成,眼神复杂,“比我们搞的雷达还有意思。这是真正能为国家解决‘卡脖子’问题的技术。”

“至于芯片,”他拍了拍付成的肩膀,“你小子对我的胃口。这件事,我帮你问问。但是,军工产品有军工产品的规矩,我不能白给你。你们得拿出点真东西来交换。”

“您需要什么?”

“等你那个仿真控制器做出来,我要把它接到我们的雷达系统上,做一次测试。如果它真的能象你说的,提高信号处理速度,那这笔买卖就划算!”

用一个控制器方案,换一颗梦寐以求的芯片!这买卖,血赚!

正当所有事情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,拦在了付成面前。

吴思源教授在帮他优化控制模型时,遇到了一个纯粹的数学障碍。

为了描述磁场在非线性扰动下的收敛速度,他们需要解一个极其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。

吴思源和他的几个博士生算了整整三天,都没有找到解析解。

“这个方程,已经超出了常规的工程数学范畴。”吴教授疲惫地揉着太阳穴,“恐怕,得请数学系的专家出马了。”

就在这时,一个消息传来,华夏数学界的泰斗,苏步青老先生,应邀来华清大学举办一场关于“微分几何”的讲座。

付成和吴思源教授立刻跑去旁听。

苏老先生已经年近八旬,但精神矍铄,讲起课来深入浅出,充满了大师风范。

讲座的最后,苏老笑着说:“今天就到这里,大家有什么问题,可以提出来,我们一起探讨。”

吴思源推了推付成:“去,把你那个方程拿上去,请苏老看一眼。”

付成有些尤豫,用这种工程问题去打扰一位数学泰斗,似乎有些不合时宜。

但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,走上讲台,将写着那个偏微分方程组的稿纸,躬敬地递给了苏步青老先生。

苏老戴上老花镜,看了一眼那个方程组,眉头微微一挑。

“咦?这个方程……很有趣嘛。”他没有直接解答,反而问付成,“小同志,你这个方程,是用来描述一个什么物理过程的?”

付成紧张地回答:“苏老,我们想用它来描述一个被约束在‘磁力笼子’里的带电粒子云,在受到外部扰动时,恢复到稳定状态的速度。”

“磁力笼子里的粒子云……”苏老若有所思,他拿起粉笔,在黑板上“唰唰唰”写下了一行新的公式。

他没有去解那个复杂的方程,而是对它进行了一个巧妙的“几何变换”。

“你看,”苏老指着黑板,对付成说,“你总想着这个笼子有多结实,想着怎么把粒子关住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你不是要建一个‘监狱’,而是要修一条‘河道’?”

“你不需要去堵住所有的漏洞,你只需要保证,从你想要的主航道里流过去的水,比所有岔路流走的水,加起来还要多得多,不就行了吗?”

“把求解一个封闭系统的‘稳定性’问题,转化为求解一个开放系统的‘最优路径’问题。”

一语惊醒梦中人!

他一直以来的思路,都是“堵”。堵住等离子体的逃逸,堵住能量的耦合。

而苏老给出的,是“疏”的思路!是引导,是优化!

这不仅是数学技巧上的点拨,更是哲学思想上的降维打击!

“谢谢苏老!我懂了!我懂了!”付成激动地向苏老深深鞠了一躬。

他抱着新的思路,冲回实验室,和吴教授一起,仅仅用了一个晚上,就彻底解开了那个困扰他们多日的数学难题!

原型机的最后一个理论障碍,被扫清了!

然而,就在此时,一个坏消息传来。

负责采购材料的孙涛师兄,脸色煞白地冲进实验室。

“付成!不好了!出大事了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