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晚,顾临川在酒店走廊撞见一群工作人员推著服装架匆匆而过。
飘落的衣標上印著某高奢品牌logo,他想起刘艺菲白天的朋友圈,鬼使神差地绕到酒店后院的经幡阵。
月光下,一道身影正仰头望著星空。菸灰色羊绒披肩滑落肩头,露出里面未换下的运动服。
他后退半步,快门声却惊动了对方。
刘艺菲转头时,眼里还凝著未散尽的倦意,却在看清他的瞬间化作惊讶:“你”
“抱歉,我路过。”他举起相机示意,声音比想像中乾涩。
她拢了拢披肩,忽然指著他额角的纱布:“淋雨了?”
这句没头没尾的质问让他愣住。
“香格里拉的天气,”她走向他,运动鞋碾过碎石发出细响,“说变就变。”
远处传来助理的呼唤,她摆摆手示意稍等,最后看了眼他的相机:“今天拍到了吗?那个裂缝里的光。”
顾临川握紧相机带。她身上有淡淡的药膏味,混著橙气息,与昨夜对话框里的锐利判若两人。
“拍到了。”他低声说,“比实体更亮。”
她的睫毛颤动了一下,转身离去时,披肩在夜风中绽成灰色的蝶。
回房后,顾临川导出今日照片。最后一张是经幡阵的俯拍,五色布条纠缠如命运线,却有一束月光劈开中央,恰似黑夜撕开的裂缝。
他想起尼采那句“当你凝视深渊时,深渊也在凝视你”,此刻却觉得,或许凝视光明的裂痕时,裂痕也会报之以歌。
滑鼠悬在刪除键上许久,最终按了保存。
同一时刻,刘艺菲回到酒店套房,关上门,后背轻轻抵在门板上。夜风从半开的窗户溜进来,吹动窗帘的边角,像某种无声的邀请。
她低头看了看手机,屏幕还停留在顾临川的朋友圈界面——那张经幡阵的照片,月光如刀锋劈开黑暗,孤独而锐利。
她犹豫了一下,手指向上滑动,一直滑到三年前。
2014年的顾临川,镜头下的世界还带著某种克制的疏离感。
西湖的雨、断桥的雪、图书馆角落的一盏孤灯,构图乾净,却总像隔著一层薄雾,仿佛拍摄者站在世界之外,安静地记录著与自己无关的风景。
可到了2017年4月,那些照片突然变了。
杭城的九溪玫瑰园,空荡的餐桌旁摆著两副未动的碗筷;书房的书架,阳光落在半开的《存在与时间》上,书页边缘有摺痕,像是被人反覆翻阅;深夜的机场跑道,远处飞机的红色信標灯刺破黑暗,孤独得近乎窒息。
这些照片不再只是“孤独的意境”,而是变成了具象的、无法忽视的疼痛。
刘艺菲的指尖悬在屏幕上,一时不知道该继续往下滑,还是退出。她从未对一个人的朋友圈如此好奇——或者说,从未有人的孤独能以这种方式击中她。
她想起刚才在庭院里,顾临川说“比实体更亮”时的眼神,平静之下藏著某种她熟悉的东西。
那种东西,她也有。 窗外的风铃轻轻响了一声,她回过神,点开自己的朋友圈设置,手指在“仅三天可见”上停顿了几秒,最终选择“开放全部”。
这个决定做得很快,甚至没给自己犹豫的时间。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,或许只是因为,她第一次遇到一个人,能透过镜头把孤独拍得如此赤裸,却又如此美丽。
另一边,顾临川坐在书桌前,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脸上。他刚整理完今天的照片,滑鼠在“刪除”和“保存”之间徘徊许久,最终將那张经幡阵的照片拖进了名为《光影》的文件夹。
他拿起手机,习惯性地点开刘艺菲的朋友圈——原本只是隨意一瞥,却愣住了。
原本仅有一条动態的界面,此刻突然铺满了內容。
他往下滑,看到2016年她在纽西兰旅行时的雪山,配文“冷到骨头里,但天空很乾净”;2015年深夜的片场,她抱著一本《西西弗神话》,书页边缘有咖啡渍;更早的时候,甚至还有她在江城老家的阳台,一盆半枯的绿植,倔强地抽出新芽。
这些照片里的刘艺菲,和银幕上那个优雅疏离的“神仙姐姐”完全不同。没有精修图,没有官方宣传,只有零碎的生活片段和偶尔的哲学摘抄。
最让他意外的是,她的孤独感並不比他少。
2015年的一条动態里,她拍了一盏路灯,灯光在雨水中晕开,配文是:“加繆说,在冬天的正午,阳光和阴影一样冰冷。”
顾临川盯著那句话,胸口微微发紧。
他从未想过,那个在镜头前光芒万丈的刘艺菲,会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,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孤独。
他点开最新的一张照片——刚才她在庭院里拍的月光,经幡在风中翻卷,像某种无声的吶喊。配文只有一句:“裂缝中的月光。”
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庭院里对她说的话——“比实体更亮。”
原来他们看到的,是同一道裂缝。
夜更深了。
刘艺菲躺在床上,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她的脸上。她点开顾临川最新发的一条朋友圈——一张香格里拉的星空,银河如瀑布倾泻而下,没有配文,只有定位。
她放大照片,在星空的边缘,发现了一颗孤独的流星,拖著一线微光,像是即將被黑夜吞噬。
她轻轻按住那颗流星,长按保存。
而在酒店的另一端,顾临川翻到了她三年前的一条动態——一张黑胶唱片的封面,是《月光奏鸣曲》,她写道:“琴键上的光,是孤独的另一种语言。”
他沉默了一会儿,点开音乐软体,搜索这首曲子,戴上耳机。
钢琴声流淌而出的瞬间,他闭上眼睛,仿佛看到了她坐在琴前的侧影,指尖落在黑白键上,光与影在她的轮廓边缘交织。
两个孤独的灵魂,在这一夜,隔著屏幕,无声地共鸣。
第二天,晨光初绽时,顾临川已踏上了松赞林寺的石阶。这几天他只顾著拍摄,未曾好好走过这座藏传佛教的圣地。
青石板被露水浸得微凉,空气中飘荡著酥油与藏香混合的气息,远处传来喇嘛们早课的诵经声,低沉而绵长,像一条无形的河流,裹挟著岁月的迴响。
他沿著侧殿的转经廊缓步而行,指尖偶尔擦过铜质转经筒,冰冷的触感让他想起昨夜屏幕上的那条银河——那颗孤独的流星。
“咔嚓——”